(网经社讯)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实现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深厚的教育底蕴,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研究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部署,扛起教育数字化转型大旗:研究智能教育关键技术,开发和推广智能教育工具和系统,协同社会各界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创新范式。
在北京市教委的具体指导下,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了多项创新成果。现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的代表性成果:《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与《典型案例集》。
自2024年4月以来,市教委启动了中小学校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工作,并委托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北京电化教育馆)(以下简称“市数字教育中心”)承担试点学校的实践指导、案例遴选和成果提炼工作,立求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的实践路径、培育一批创新标杆场景。
为总结试点工作,立足教育视角、专业视野,秉承开放包容、审慎理性态度,工程研究中心和市数字教育中心联合编写《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重点梳理试点工作情况,系统呈现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路径和应用成果,精准提炼当前痛点与挑战,以有效规避实践探索中的盲目试错风险,为中小学教师、各级基础教育管理部门的人工智能赋能工作提供范式参考。
蓝皮书主张智能技术服务教育需采取“以人为本”的政策措施与行动步骤,以确保其使用符合伦理、安全、公平,并具有实际意义。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场景应用已展现巨大潜力,部分场景应用已较为成熟并开展规模化落地,而部分场景应用仍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亟需持续推进。同时,蓝皮书强调应强化教师在技术应用中的引导者和实践者主导地位,保障人工智能合理使用。
立足当前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现状,蓝皮书提出“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优选推广成熟教育应用、理性建设推进教育试点、教育业务牵引全链赋能、重数据隐私与伦理治理”的发展建议,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科学融合与稳步发展。
蓝皮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人工智能部门主任亲自作序,并得到了一线老师和相关专家的高度认可。配套编制的典型案例,集中呈现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经验做法,将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规模化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与实践范式。